中国斗鱼的这四种不同的自然类型,还有着各自主要的分布区域,其中也有两个类型重合分布的地方。圆尾斗鱼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北,最北到达黑龙江......
中国斗鱼的这三种不同的自然类型,还有着各自主要的分布区域,其中也有两个类型重合分布的地方。
圆尾斗鱼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北,最北到达黑龙江、新疆一带都可以寻觅到它的踪迹,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及日本(其中日本可能是从亚洲大陆引进的)。红蓝叉尾斗鱼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最南到达中南半岛的越南中部地区。因此,长江流域作为圆尾斗鱼和红蓝叉尾斗鱼自然分界岭,实际上也是这两种斗鱼的重合分布区。虽然也有人在珠江流域寻找到过圆尾斗鱼的踪影,不过是自然分布还是人工引入,还存悬念。圆尾斗鱼属于中国斗鱼中的一种,俗名钱爿,为斗鱼科斗鱼属的鱼类,属于原生鱼种,常见于山涧、池塘之中,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
圆尾斗鱼体型较小,最大不超过13厘米,为长椭圆形,体型略扁,同叉尾斗鱼体型十分相似;圆尾斗鱼眼睛大而圆,头部有黑色花纹,因此也有人将圆尾斗鱼称为“盖斑斗鱼”,尾巴呈圆形,背鳍与腹鳍拉丝较长,会将尾鳍包裹住,尾巴多为淡淡的红色,游动时拉丝随着体型而动,十分飘逸。
圆尾斗鱼容易饲养,对水质要求不高,温度6-30℃之间都可以存活,水温24-27℃是最佳生长水温;水质喜欢中性弱酸水质,PH在6.5-7.2之间为佳;溶氧量保持在5mg/L。圆尾斗鱼生活在野外,为肉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的时候最好喂食以稻田害虫及孑孓,也可以喂食红虫、线虫。饲养时缸内要种植一定的水草、石块,给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香港黑叉尾斗鱼的分布区域则以广东省的珠江三角为中心,向东到达福建西部一带,向北到达江西南部,向西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钦州、防城、上思一带,都发现过它的踪影。香港黑叉尾斗鱼最早由香港鱼类学研究者林钊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香港率先采集到标本,当时他认为港黑与越黑是同种。香港斗鱼最早被正式以
Macropodus Hongkongensis拉丁学名命名,则是2002年德国鱼类学家Freyhof和Herder在其文章中的率先使用(Freyhof,J & Herder, F 2002)。港黑绝大部分栖息于相对封闭的山涧溪流,因为栖息的环境不同而又相对封闭,导致分化出了不少差异较明显的地方表现型。港黑分布区域的华南地区,均是普叉的分布区域,但港黑主要是在山涧溪流里繁衍,普叉则主要是在水田溪流生息,它们在共同的区域内呈现着互补分布的自然生息状态。
越南黑叉尾斗鱼,顾名思义,主要是分布在越南境内,从越南南部到越南北部均有分布;与越南接壤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德保、靖西、大新等喀斯特高原台地,最近两年也发现了越黑的踪影。它们在表现型上体现出越黑地方型的独特特征,因此中国斗鱼的玩家们也给它们起了一个独特的地域品系名称——“壮家黑叉”(简称“壮黑”)。壮家黑叉的发现,首次证实了越黑在中国国内亦有分布,因此Macropodus属的四种斗鱼被称为“中国斗鱼”,是名副其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