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间接暴力所致。临床表现股骨头骨折患者患侧髋部肿胀、疼痛剧烈,患髋因疼痛功能严重受限。该骨折多有髋关节损伤,因此可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体征,下肢屈曲,内收,外旋畸形,弹性固定,肢体短缩或出现髋关节前脱位的体征。检查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CT及三维图像重建,能明确骨折片的移位情况。诊断外伤暴力大且伴典型的受伤姿势有助于诊断。对所有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均应考虑到合并股骨头骨折的可能,髋关节正位片和CT及CT三维重建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1.非手术治疗无错位型骨折的治疗:一般采用患肢牵引4~6周的传统疗法。因早期有错位的可能,因而近来趋于早期内固定疗法。2.手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主要适用于股骨头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其优点是可早期使用患肢,不存在骨折不愈合的问题;其缺点是并发症多,如感染、松动、下沉或穿入骨盆等。而且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一般不适于青壮年患者。3 .髋关节脱位往往和股骨头骨折同时存在,在治疗髋关节脱位时还要注意有无髋臼骨折,需要一并处理。
(一)治疗稳定的嵌插型骨折即GardenⅠ、Ⅱ型骨折或Pauwels角小于30°者,可根据情况给予非手术疗法,如外展位牵引或穿用“┻”形鞋保持伤肢于外展、中立位等。但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为避免长期卧床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也可考虑做闭合复位内固定。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可采用以下方法:1.牵引复位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1/7体重),在1~2天内使骨折复位。牵引的方向一般为屈曲、外展各30°,如有向后成角,可在髋伸直位做外展牵引。同时应做全身检查排除严重的伴发病和伴发损伤。经床边摄片证实骨折已复位后尽早做内固定术。2.闭合复位内固定对术前已通过牵引使骨折复位的患者,可在麻醉后以骨科牵引手术床保持伤肢于外展、内旋位,在透视或摄片指导下做内固定。应避免在术时做强力手法复位,以免进一步损伤股骨头血供。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大致分以下几类:(1)单钉固定:以三翼钉为代表。三翼钉内固定曾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安放过程中损失骨量较大,且单钉固定较难同时对抗股骨颈内侧的压应力和外侧的张应力,现在已较少应用。有人采用单根较粗大的加压螺钉作内固定,该钉的螺纹部分必须全部留在近侧骨折段,不能越过骨折线,否则将失去加压作用。(2)滑动式钉板固定:由固定钉与侧方的带套筒钢板组成。优点是有利于保持骨折端的紧密接触,更常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
(3)多钉固定:一般采用3枚,针径较细,总体积小于单钉,故对骨的损伤较小(图6)。多钉固定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分别承担不同应力和防止旋转。为防止钉的滑移,以使用表面有螺纹的钢钉为好。亦可采用粗型螺纹钉,该钉表面有螺纹,外径4mm,使用时在套管保护下,用手摇钻经0.5cm的软组织戳孔钻入。套管以不锈钢制成,内径4.2mm,长5~7cm。术时将套管套在钉的前部仅留钉尖外露,待螺纹钉钻入后,再将套管由尾端退出,以避免螺纹钉钻入时周围的肌肉或筋膜纤维卷缠于钉身。手术在X线监视下进行,第1枚螺纹钉(远侧钉)的进钉点一般在大转子顶点下10cm,钉与股骨干纵轴呈145°~160°角,紧贴骨折部内侧皮质达到股骨头距关节缘0.5cm处。在该钉之近侧每隔1~1.5cm相继钻入第2、3枚螺纹钉,其中一枚偏向股骨颈的外上侧以对抗张应力,另一枚交叉安放以更好的对抗旋转(图7)。术后患肢以“┻”形鞋保持在外展、中立位,术后1周患者即可用双拐下地活动。拔钉时,可用摇钻或特制的小头拔钉器夹住钉尾后旋转拔出。此外,近年来亦有人主张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技术,因操作简易,尤适用于年迈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