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是什么 了解病症及时预防

2016/9/30 19:33:12作者:CYL16-ch…来源:伊秀健康网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基于临床症状的诊断而不是病因诊断。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此型肝炎,最常见于甲型病毒性肝炎,其次为戊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个类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个临床分型,根据急性肝炎患者有无黄疸表现及血清胆红素是否升高,将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基于临床症状的诊断而不是病因诊断。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此型肝炎,最常见于甲型病毒性肝炎,其次为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恶心,呕吐,部分病人畏寒发热,继而尿色加深,巩膜、皮肤等出现黄疸。

一、症状

按病程可分为3期,总病程2~4个月。

黄疽前期:有非特异的前驱症状,与短暂的病毒血症相应的低热,关节酸痛,常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同时有不适、疲乏,突出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疽前期可发生肝外病变和血清病样综合征:关节痛和关节炎、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炎性病变、肾脏病变、紫癜、浆液膜炎、心肌炎、胰腺炎等。文献中有详尽描述,但我国病人中少见。黄疽前期症状的轻重和时间长短可有很大不同,可自数日至2周。也可无明显黄疽前期,而以黄疸为最早的症状。

黄疸期:最初发现常是尿黄,反映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继而巩膜和皮肤黄染,粪便颜色变浅。黄疽1—2周内达高峰,此时大多热退、胃肠道症状明显好转。食欲好转是病情由极期开始缓解的常见标志。肝脏轻度肿大、质软,有触痛和叩击痛。小部分病人肋下可触及脾脏。血管蜘蛛痣可短暂出现。黄疸的消退要比其上升的时间缓慢得多,整个黄疽期1—6周。

恢复期:随着黄疸的消退,症状逐渐好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逐渐降低,急性乙型肝炎的胆红素下降常早于丙氨酸转氨酶复常。极大多数病人在3-4个月内恢复。小儿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比成人要快。在恢复期中病人仍可有疲乏和不适。临床和血清学恢复后,肝组织病变减轻,但完全恢复须在半年以后。

中医把急性黄疸型肝炎(不论何型)都旧属于“黄疸”范畴。有阳黄、阴黄之分。

阳黄者又分为:

1、热重型:黄疸色泽明亮如桔色、口干、苦、渴、喜饮、口臭、恶心、呕吐、厌油、食减、尿赤、便干。腹胀满,或有发热恶寒。舌红津少,苔黄腻,脉弦滑或滑为主证。

2、湿重型:身目色黄,但色鲜减暗,头重身困、肢体倦怠、胸脘痞满、纳少厌泊,便稀或粘腻,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漏缓为主证。

3、湿热型:兼有上述(1)(2)特点湿热主证均显著。

明黄者:其黄色暗晦,纳少脘闷,腹胀便糖、畏寒乏力、舌质谈、苔黄腻,脉沉迟为主证。多见于慢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者少见。

发病原因

1.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

2.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

3.在HBV感染者的血清中存在小球形颗粒、管状颗粒和Dane颗粒3种不同形态的病毒颗粒。前二者分别为过剩的HBV外壳蛋白和不完整或空心的颗粒,无传染性;而Dane颗粒在肝细胞中复制,具有传染性。HBV可在人肾和猴肾细胞、人羊膜细胞中生长,可从上述组织培养液中检出HBcAg,并引起细胞病变。

发病机制

急性轻型病毒性肝炎:表现为肝大充血,肝组织有轻度或中度炎症浸润,肝实质的病变主要是肝细胞水样变性,伴肝细胞的嗜酸性坏死或点、灶状坏死。可有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淤胆等。一、 管理传染源

(1)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

(2)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

(2)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

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3、易感人群保护 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免疫损害者应加大接种剂量或次数。

中医把急性黄疸型肝炎(不论何型)都旧属于“黄疸”范畴。有阳黄、阴黄之分。

阳黄者又分为:

1、热重型:黄疸色泽明亮如桔色、口干、苦、渴、喜饮、口臭、恶心、呕吐、厌油、食减、尿赤、便干。腹胀满,或有发热恶寒。舌红津少,苔黄腻,脉弦滑或滑为主证。

2、湿重型:身目色黄,但色鲜减暗,头重身困、肢体倦怠、胸脘痞满、纳少厌泊,便稀或粘腻,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或漏缓为主证。

3、湿热型:兼有上述(1)(2)特点湿热主证均显著。

明黄者:其黄色暗晦,纳少脘闷,腹胀便糖、畏寒乏力、舌质谈、苔黄腻,脉沉迟为主证。多见于慢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者少见。

发病原因

1.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

2.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

3.在HBV感染者的血清中存在小球形颗粒、管状颗粒和Dane颗粒3种不同形态的病毒颗粒。前二者分别为过剩的HBV外壳蛋白和不完整或空心的颗粒,无传染性;而Dane颗粒在肝细胞中复制,具有传染性。HBV可在人肾和猴肾细胞、人羊膜细胞中生长,可从上述组织培养液中检出HBcAg,并引起细胞病变。

发病机制

急性轻型病毒性肝炎:表现为肝大充血,肝组织有轻度或中度炎症浸润,肝实质的病变主要是肝细胞水样变性,伴肝细胞的嗜酸性坏死或点、灶状坏死。可有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淤胆等。一、 管理传染源

(1)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

(2)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

(2)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

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3、易感人群保护 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免疫损害者应加大接种剂量或次数。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