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指的是支气管炎、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头孢呋辛是二代头孢。
上呼吸道
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中文名上呼吸道,分类:分为上下两部分,特征:人们通常所说的感冒,含义:大都指的是上呼吸道感染。
简介
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以上的则称为上呼吸道。
感染特征
人们通常所说的感冒,大都指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是下呼吸道感染,那就可能是气管炎、肺炎了。
下呼吸道
定义
临床上通常把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合称为下呼吸道(low respiratory tract)。
呼吸系统概观
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有肺脊椎动物的呼吸道分上、下两部:鼻、鼻窦、咽和喉合称上呼吸道。气管及其以后一分再分的管道,合称为下呼吸道,或称为气管树。气管树是随着动物的进化逐渐复杂化的。
整个呼吸道内表面都分布有分泌液和纤毛(鼻孔、咽后壁和声带粘膜除外),它能温暖(或冷却)、湿润和净化吸入的空气,对于呼吸器官和人体有着保护作用。
在呼吸道粘膜的上皮细胞间隙中有杯状细胞分泌粘液;粘膜下层中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和浆液。呼吸道粘膜的每个上皮细胞约有200 条纤毛,经常进行规则而协同的摆动,向咽部方向摆动时坚挺有力而快速,向相反方向摆动时弯曲柔软而缓慢,这样,纤毛顶部的粘膜层连同粘着的异物颗粒,都朝着咽部推移,然后经口吐出,或被咽下。呼吸道粘膜下层有丰富的传入神经末梢,能感受机械的或化学的刺激,引起喷嚏和咳嗽等反射,以高速度的气流把呼吸道的异物排出口、鼻之外。
在呼吸道的不同部位,其口径和内壁的几何形状是各不相同的,下呼吸道的管壁内横亘有平滑肌纤维,这些肌纤维的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下呼吸道的口径(尤其是缺乏软骨的膜性细支气管),因此,关系到呼吸的气流阻力。
下呼吸道
当一定的粘滞性与密度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时,气体在呼吸道各部分的气流类型可分为湍流和层流两种。在上呼吸道和在气管分成主支气管之处,管腔口径的变化比较突然(尤其在声门上下),管腔内表面又凹凸不平(尤其是鼻腔),加上这些部位的气流速度较高,所以气流是属于湍流。气管以下的下呼吸道的口径随着它频繁地分支而逐渐变小,其总截面积随分支而增大,气流速度随着分支而减慢。所以在主支气管以下的气流是属于层流。克服湍流和层流引起的呼吸道气流阻力都需要一定的压力差。
由于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所有有一个名叫会厌软骨的软骨,位于食管和气管处,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气管,呼吸时,盖住食管,所以,不要吃饭时说话,当心食物卡在气管!会窒息!
位置
起于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由14~17个“C”型软骨环组成,甲状腺在2-4软 骨处分布,气管切开时候应该避免。
生理功能
主要以软骨环作支架,内覆粘膜,外盖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纤维。下呼吸道不仅是空气通过的管道和气体交换的场所,而且具有防御、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右主支气管
短而粗,方向较垂直。长约2.5cm~3.0cm,直径约1.4~2.3cm,与气管纵轴的延长线约成20°~30°角;因此气管异物进入右侧的机会较左侧多见,右侧支气管约在第5胸椎下缘进入肺门,分为三支进入各相应的肺叶,即上叶、中叶和下叶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
较细长、方向较水平。长约5cm,直径约1.0~1.5cm,与气管纵轴成40~45°角,在主动脉弓下方及食管、胸淋巴管与下行主动脉的前面,左侧支气管约在第6胸椎处进入肺门,分为上、下叶支气管。
组织结构组成
粘膜: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固有层,弹性纤维和淋巴组织。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较多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腺体。
外膜:疏松结缔组织,含有“C”形透明软骨。
相关疾病
1.急性气管炎通常由细菌和病毒引起,婴儿和学龄前儿童的急性气管炎要考虑百日咳杆菌感染,最好的检验样品是深部鼻咽拭。
2.慢性气管炎查找病原体往往较困难,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它莫拉菌属往往能从这些患者的支气管中分离到.病毒往往也是一个致病原。
3.肺炎门诊和住院病人中,肺炎往往是疾病和死亡的一个因素,也是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上呼吸道感染浸入肺部,直接吸入病原体或由血流入肺,均可引起肺炎.成人肺炎的常见病因有肺炎支原体,呼吸道病毒,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军团菌.肺炎链球菌是成人肺炎最常见的病因。
病毒也能引发肺部细菌感染. 在美国,肺炎的死亡率排第6位.婴儿和儿童80%以上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由病毒素引起的成年人肺炎小于10%-20%.由细菌引起的儿童肺炎往往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可由沙眼衣原体或卡氏肺囊虫所致.在小于30岁的年轻人中,肺炎支体是最重要的下呼吸道病原体,发现肺炎衣原体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在病毒性肺炎后经常继发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它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衣原体感染.在成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中不多见的病原体包括放线菌和诺卡菌属,其他就更少。
4.医院获得性肺炎:该类肺炎病死率很高,是住院病人,尤其是插管病人的一外危险因素.感染菌倾向于医院专门化,最常见的是克雷伯菌,肠杆菌科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军团菌感染.在儿童医院内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素,流感A病毒往往是病原体.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厌氧菌,囊纤维变性可导致肺部持续性细菌感染,恶性肿瘤病人尤其容易被细菌感染。
呼吸道开始的一段,即自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腔,喉头等。大家熟悉的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就是指这部分呼吸道发生了感染。上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湿化、对吸入空气加温。吸入的空气可以调节到37℃左右,并达到95%的相对湿度,符合人体生理要求。上呼吸道的吞咽反射有保护作用,使口腔分泌物或食物不致误吸到呼吸道。上呼吸道还有嗅觉和发音的功能。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临床上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军团菌感染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已引起人们重视。
引发病症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
预防编辑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预防的要点包括:1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包括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2易感人群的抗生素的应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心脏病(心衰)病人及免疫力底下儿童,患感冒时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3在不能正确是普通感冒还是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应接受呼吸专科医生的医疗指导。准确诊断主要是指鉴别普通感冒与细菌性的下呼吸道感染。及时的治疗主要是指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应注意:在应用抗生素前取痰做细菌培养;应用中华医学会推荐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抗生素治疗;一般抗生素应用3天无效才考虑更换,不宜频繁更换抗生素;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抗生素应用条件;对于青少年的严重耐药菌肺炎要重视;尽量少用退热药,尤其不要频繁应用激素。
小儿防治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在一年之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过于频繁。这是儿童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小儿机体发育不成熟,免疫系统功能相对低下,呼吸道抗感染能力弱,此外一些儿童先天发育不足,如:先天性会厌吞咽功能不全症、气管软化、肺发育不全、先天性心脏病及各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导致孩子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现今居住条件差、过集体生活等也是儿童发病的重要原因。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小儿的抵抗能力。平时营养要全面,不偏食与挑食。
(2)保持居室环境空气新鲜。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少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去。
(3)选择合适的药物,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以我国著名儿科老中医赵心波以数十年治疗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经验方为基础,以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和白虎汤"化裁而成,其含有的麻黄、石膏、苦杏仁等11味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等功效,有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功效。
其中的金银花成分能抑制细菌体蛋白质合成,破坏细菌超微结构,而对上呼吸道炎症发挥明显治疗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和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与青霉素合用可明显增强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