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三焦经不通的症状 两个保养至关重要

2015/10/24 9:34:51作者:T-wangli…来源:伊秀健康网
经脉不通会在身体上表现一些症状,如肺经不通宜出汗,脾经不通头脑不清、任脉不通消化不良等,从身体常见症状即可表现出来。哪条经脉不通 从常见症状即可判断经脉不通。

经脉不通会在身体上表现一些症状,如肺经不通宜出汗,脾经不通头脑不清、任脉不通消化不良等,哪些经脉不通?从身体常见症状即可表现出来。哪条经脉不通 从常见症状即可判断经脉不通1、如果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怕风、易汗、咽干、咳嗽;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2、如果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3、如果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4、如果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5、如果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6、如果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7、如果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8、如果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9、如果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10、如果膀胱经不调的常见症状: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11、如果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12、如果三焦经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13、如果任脉不通的常见症状: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解剖
1. 三焦的解剖形态
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脏象类》)。

关于三焦的形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一问题对脏象学说本身来说并不是主要的。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

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 胆 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2. 三焦部位及脏腑划分
所谓“部位三焦”说,认为三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脏腑器官,而是用以划分人体部位及内脏的特殊概念。根据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别,把人体划分成上、中、下三个生理病理区域,将人体重要内脏器官分别辖于这三个区域之中。如何划分人体三个区域及其所辖内脏器官,也存有不同观点。
将胸腹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内经》对上、中、下三焦的位置及分界已有粗略描述,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原文大体指出了膈上为上焦,胃部为中焦,胃以下为下焦。《难经·三十一难》说:“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以膈作为上、中两焦的分界处,以胃下口作为中、下两焦的分界处。对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已较明确:膈上胸中为上焦,膈下脐上腹部为中焦,脐下腹部为下焦。
将人体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东医宝鉴·内景篇·三焦腑》提出:“头至心为上焦,心至脐为中焦,脐至足为下焦。”一些期刊文献及中医教材也沿用此观点。但根据《灵枢·胀论》所说的“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的论述,以及临床对三焦部位概念的具体运用而言,拟不将头面、四肢归属于三焦部位为妥。

对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的认识,除肝的分属不统一外,其余均较一致。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中焦上腹部,从解剖部位来说,应包括脾、胃、肝、胆;下焦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

三焦
自《内经》以来就有肝属中焦与肝属下焦两种说法。肝属中焦说的如:《灵枢·胀论》指出“肝大”、“肝偏倾”、“胁下痛”,肝居胁里,当位于中焦。《内经》的脉法和晋代王叔和的《脉经》中,均以肝应左关,而属于中焦。《素问·金匮真言论》王冰注明确指出:“肝为阳脏,位于中焦,以阳居阴,故为阴中之阳也。”从部位划分而言,肝归属于中焦。肝属下焦说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三焦虚实》中说:“下焦……主肝肾病候也”,对其治疗,“热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王冰在注释《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时又说:“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至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将温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肝的病症,归于下焦的病变范围后,则肝属下焦又成为辨证概念,在临床辨证中,仍多从之。因此,肝属下焦之说,主要是辨证上的概念,不是说肝位于脐下。
保养
首先:饮食
建议大家多吃面食,如果您不爱吃面食,也可以吃大米,它味甘、性平,除了入脾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之外,其余各经也都适用,所以也适合三焦经。这里陈老师多说点,大米可以同绿豆一起同煮可清热解毒,大米也可以姜同煮有去寒的作用可缓解女性痛经缓解感冒。
其次:运动
中国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一个气功是我们老祖宗为我们保养三焦特意发明的气功“八段锦”。这个八段锦的具体做法我们在这里就不说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到网上搜索。
十二经脉循行了十二个时辰,三焦经则为最后一站,这时是夜间9点至11点的亥时这个时候大家一定保持心境平静。睡前要做到不生气、不狂喜、不大悲。
疾病
"三焦积热型"肥胖
这是那种食欲旺盛的肥胖患者的第二阶段,被称为三焦积热肥胖,不但是整个消化器官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身体的代谢功能恶化,只能吸收热量却无法将其排出去,最终导致肥胖,上述症状继续恶化,就会出现尿量减少,便秘,甚至有时还会长痔疮,所说的"实胖"病人常有此类病症。这一阶段的人需要消除胃火、拟制兴奋、并改善代谢功能。需要把聚集体内的多余能量转化为体热排散出去。出现以上症状时,如有高血压、兴奋、焦躁、失眠等,说明不仅是胃、而且胸部也积了很多内火。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