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囊肿多是指粘液腺囊肿,是由于粘液腺排泄管受阻,腺体内的分泌物潴留于腺泡内,使腺泡逐渐膨胀而形成的囊肿.粘液腺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囊肿位置表浅,表面仅覆盖一薄层粘膜,呈半透明,浅蓝色的小泡,质地软而有弹性,一般从绿豆粒到蚕豆粒大小,以黄豆粒大小常见.囊肿极易被咬伤而破裂,流出透明无色的粘液,随之肿块消失,但不久又复发.反复破损与复发,使局部疤痕组织增多,表现为较厚的白色疤痕状突起,囊肿的透明度减低.可在口腔科诊室通过查看确诊.粘液腺囊肿一般采用手术摘除..
粘液囊肿又称粘液腺囊肿,在口腔粘膜下组织内,分布着数以百计,能分泌无色粘液的小涎腺,称为粘液腺,以下唇、软腭、舌尖腹面分布最多。其排泄管开口于口腔内,由于排泄管受到创伤,粘液外漏而形成囊肿。
常见于下唇,且多发生有咬唇习惯者。囊肿位于粘膜下,呈半透明状小泡,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出现数日后可因食物等摩擦,囊膜破裂而消失,但不久又可出现,多次复发后粘膜产生疤痕组织,使半透明水泡变成白色硬结。
临床诊断
1.有反复发作,口腔粘膜下小的透明小泡状肿物,泡内容物为粘稠的蛋清状液;有局部咬伤史。破裂后流出
透明无色粘液史。初次发作者可无此病史。
2.好发于下唇、舌尖、舌下以及颊粘膜,呈淡蓝色柔软状肿块,境界清楚,基底部可活动,有时突出表面呈鱼泡状,一般直径在0.5—lcm左右。
3大涎腺囊肿:为发病部位处于口腔颌面部相应大涎腺部位,表现为该部位的肿胀及阻塞症状,导管口分泌功能异常。舌下腺囊肿穿刺抽出蛋清状粘稠液;颌下腺及腮腺囊肿穿刺抽出液体较为稀薄;抽出液淀粉酶试验阳性。
4、病理学诊断证实。
治疗
1.囊肿摘除术适用于囊肿与粘膜无粘连者。
2.囊肿切除术适用于多次复发或局部疤痕,囊肿与粘膜有粘连者。
3.不愿意手术者,可在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min后再抽出碘酊,使囊肿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