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急求室颤心电图 室颤的治疗是与时间争分夺秒

2015/10/12 13:25:59作者:Q-sunmin…来源:伊秀健康网
室颤,是指心室发生无序的激动,致使心室规律有序的激动和舒缩功能消失,其均为功能性的心脏停跳,是致死性心律失常。原发性室颤的常见病因:冠心病。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简称室颤,是指心室发生无序的激动,致使心室规律有序的激动和舒缩功能消失,其均为功能性的心脏停跳,是致死性心律失常。
病因
原发性室颤的常见病因:
1、冠心病,尤其是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和(或)室壁瘤以及急性心肌梗塞后6个月内的患者;
2、原发性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
3、瓣膜病,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合并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4、原发性和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后者大多由药物作用或电解质失调引起;
5、病窦综合征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严重心动过缓;
6、电击或雷击;
7、低温;
8、洋地黄、肾上腺素类药物过量;
9、少数预激综合征;
10、少数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包括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亦无法测到。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预后较佳,复发率与猝死率均很低。相反,不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心室颤动,一年内复发率高达20%-30%
2、心室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频率为
250~500次/分钟。最初的颤动波常较粗大,以后逐渐变小,如抢救无效最终将变为等电位线,示心脏电活动停止。
诊断
1、常见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率极为缓慢;严重低钾或高血钾;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洋地黄、奎尼丁、锑剂、氯喹等毒性作用;触电、溺水;心脏手术及低温麻醉等。 2、循环呼吸骤停,意识丧失,继之全身抽搐,呈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
3、心电图: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不同、大小各异、极不均匀的颤动波,其频率约为200~500/min

治疗
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应立刻进行下列两项处理。首先,立即尝试捶击复律。方法是: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段交界处捶击1-2次,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若患者未蒙立即恢复脉搏与呼吸,不应继续捶击。捶击复律应在有监护的条件下进行,以防室速促捶击后转为心室颤动。对于频率极快的心动过速,或意识未完全丧失的患者,不应施行捶击复律。如患者仍处清醒状态,嘱患者用力咳嗽,通过提高胸内压,可能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称为咳嗽复律。其次是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将患者头后仰,提高颏部,寻找和清楚口腔异物(包括假牙)。方法是:术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性一手的食、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呈垂直,以畅通气道,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维持血流等基本生命支持措施。
1、人工呼吸估计有无自主呼吸的方法是术者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倾听空气逸出的声音或感觉空气流动,同时观察胸廓起伏。若胸廓无起伏,又无气流呼出,表示患者无呼吸,必须立即开始人工通气。观察时间一般在3-5秒以内。
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当时间或条件不允许时,口对口呼吸不失为一项有效而简易的人工通气方法。在保持气道通畅后,术者以置于患者前额的手和的拇指与食捏紧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将自己的口唇贴紧患者的口唇作深而快的用力吹气,直至患者胸部上抬,然后让患者自然呼气。两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每5秒使肺扩张一次;单人同时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按压时,每15秒使肺扩张两次。亦可以采用面罩供氧。上述口对口呼吸只是临时性紧急措施,应马上正确气管内插管,以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与输液,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可作动脉血氧分压监测。
2、胸按压 胸按压是使整个胸腔内压改变而产生抽吸作用,改善全身血流量,有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抽吸作用,改善全身血流量,有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胸按压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食、中两指横放在尖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为按压区。术者将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与患者胸骨长轴方向平行,另一手掌重叠放在前一手背上,并保持平行,两手手指相互扣锁或伸展,但不应接触胸壁。按压时,肘应伸直,依靠肩和背部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使胸骨压低约3-5cm,随后突然松驰。速率约80-100次/分钟。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胸按压的发症主要是肋骨或胸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填塞、血胸、气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以及脂肪栓塞等。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该指出,胸按压不等于实施按压,有效的胸按压仅使心脏指数接近正常低限的40%,远较大多数患者恢复自主性收缩后的心脏指数为少。因此,在胸按压的同时,必须设法迅速恢复有效的自主心律。
心肺复苏的下一个阶段,是给予患者加强生命支持措施。与此同时,以上基本生命支持治疗并非立即停止,而是逐步向第二阶段过渡
3、除颤和复律迅速恢复有效的心律是复苏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一旦心电监测确定为心室颤动或持续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用200J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如无效,改用300J或360J能量。初始一至两次电除颤失败,提示预后不良,但不应放弃复苏的努力。此时,应努力改善通气和矫正血液生化指标的异常,包括改善氧合作酸中毒的处理,除了保证足够的血液氧合以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有时亦是必要的,特别是电除颤难以复律的患者。碳酸氢钠剂量为1mmol/kg。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每10-15分钟可重复使用半量。但碳酸氢纳过量可能引起碱中毒、高钠血症和高渗状态等。应尽可能在复苏间期监测动脉血pH、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4、药物治疗在心肺复苏间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有利于心脏保持电的稳定性。应给予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mg/kg。如果复苏不成功或继续存在电极部分稳定性,两分钟后可重复此剂量。随后持续静脉滴注。经初步处理后仍维持心室颤动者,应给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并重复电除颤。在整个复苏过程,必要时可每5分钟重复以上剂量一次,在缺乏或甚微建立静脉内或气管内给药途径时可采用心内注射肾上腺素。
如上述处理失败,可改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最常用为普鲁卡因胺和溴苄胺。对于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建议应用胺碘酮。急性高钾血症引起的顽固性心室颤动、低血钙或应用钙通道阻滞剂中毒者,可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5-10ml静脉注射(速度为2-4ml/min)。在心肺复苏间期不应常规使用钙剂。
缓慢性心律时常或心搏停顿,无脉搏性电活动的吃力不同于心室颤动。在给予患者基本生命支持下,应尽力恢复稳定的自主心律,或设法起搏心脏。常用药物为肾上腺素和阿托品静脉注射。亦可用异丙肾上腺素(1mg,稀释成1:10000溶液10ml)。心内注射的主要危险为冠状血管和心肌撕裂。若有条件,应争取施行临时性人工心脏起搏,例如体外心脏起搏,床边经左锁骨下静脉心内抹起搏等。
经过心肺复苏使心脏节律恢复后,随之应着重维持稳定的新点与血流动力学状态。利多卡因或普通鲁卡因胺持续静脉滴注有助维持心电稳定性。儿茶酚胺能较好地稳定心脏电活动(例如,使心室颤动波从细到粗,加快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自主心律)。当不需要肾上腺素的变时效应时,可考虑使用正性肌力作用较强的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电除颤后的心动过缓,以提高心率,增加心排血量。无脉搏性电活动应用儿茶酚胺类仍不奏效,有时可试用氯化钙,2-4mg/kg,但其疗效并不确定。

预防
对原发性室颤的预防进行了不少探索性的研究,但至今尚无被公认的有效措施。常用措施如下:
1、防治其病因。
2、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或以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临床电生理技术诱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以识别有发生原发性室颤的高危险的患者。
3、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消除室速、减少复杂性室性早搏(如室性早搏连发、多源性室性早搏、R在T上型的室性早搏)。以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临床电生理技术或血药浓度评价疗效。
4、用起搏器或手术治疗慢性反复发作的持久性室速或预激综合征伴心室率快速的房颤、房扑患者。
5、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旋切术、旋磨术、激光消融术、支架放置术等以改善心肌供血;室壁膨胀瘤及其边缘部内膜下组织切除以切断室性心律失常的折返途径。
6、急性心肌梗死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