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失衡护理诊断/问题
1 体液不足 与高热、出汗、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导致的大量体液丢失有关。
维持正常的体液量
① 去除病因:采取措施预防水、钠代谢失调,遵医嘱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防止体液丢失
② 补充液体:遵医嘱及时、准确的补充液体。
补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丢失量和继续丢失量三部分。
生理需要量:一般成人每日需要量为2000—2500 ml,氯化钠5—9 g,氯化钾2—3g,葡萄糖100—150 g。 已丢失量:指在制定补液前已经丢失的体液量,按缺水程度补充,轻度为体重的2%—4%;中度为4%—6%;重度为6%以上。继续丢失量:成人体温达40℃,需补充1000 ml液体;出汗湿透一套衣裤,需补充1000 ml液体;气管切开病人需补充1000 ml液体。补液量= 生理需要量 + 已丢失量和继续丢失量(额外损失)。
补液原则:第一个8h补充总量的1/2,剩余1/2在后16个h内均匀输入。 补液顺序:先盐后糖、先晶后胶(但是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尽早补充胶体溶液。)、液体交替、尿畅补钾(尿量达到40ml/h的情况下才能补钾。)
③ 观察疗效: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疗效,如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口渴、皮肤弹性、眼窝下陷等的恢复情况,以及尿量、尿比重,血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2.有受伤的危险 与低血压和意识障碍有关。
防止病人意外损伤
① 血压低的病人,注意监测血压,指导病人在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避免造成直立性低血压造成眩晕而跌倒受伤。
② 对于水钠代谢紊乱导致的意识障碍者,应该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如加床栏保护,适当约束及加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3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水肿和微循环灌注不足有关
保护皮肤完整性
① 对于缺水的病人,注意观察皮肤的弹性,口唇干裂等脱水的表现。
② 对于水中毒的病人,注意观察病人水肿的部位,程度及发生的时间。
③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加强生活护理,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经常按摩受压部位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
④ 指导病人养好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发生口腔黏膜炎症或溃疡。
钾代谢异常病人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1 活动无耐力 与钾代谢异常导致肌无力、软瘫有关。
恢复血清钾水平
①加强监测:如发现有低血钾或高血钾薛血症的征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②对症护理:
低血钾:遵医嘱止吐、止泻,减少钾的继续丢失;指导病人进食含钾高的食物(新鲜水果、蔬菜、蛋、橘子汁、番茄汁等)和口服氯化钾,但是口服氯化钾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服用前需大量饮水。
高钾血症:告知病人禁食含钾高的食物和药物;大量输血时避免输入久存的库存血;注意保证病人足够的热量摄入,防止体内蛋白质、糖原的大量分解释放钾离子。
控制血钾水平:静脉补钾的原则:禁止静脉推注,以免血钾骤然升高;尿畅补钾;总量不能过多,每天需补钾3—6g;浓度不能过高,不能超过0.3%;滴注速度不能过快。一般为20—40 mmol/L(每克相当于13.4 mmol/L)。
2,有受伤的危险 与四肢肌肉软弱无力、意识不清有关。
防止意外伤害
病人应肌无力特别是四肢软弱而易发生受伤的危险。护士应该协助病人完成生活自理,同时使用床栏防止病人坠床。为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失用性肌萎缩,除指导病人床上自主活动外,也可在由他人协助在床上做被动运动。
3 潜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脏停搏
预防并发症
监测病人的血钾情况、心电图以及意识状况,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治疗,如病人出现心搏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和复苏后的护理。
休克病人的护理和措施
1 体液不足 与大量失血、失液有关。
迅速扩充血容量
①建立静脉通路,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输液通道,大量快速补液,以便及时纠正循环血容量不足,外周静脉穿刺不到时,立即行中心静脉插管,并同时监测CVP。
②合理补液,先晶后胶,监测CVP。
③记录出入量: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并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以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意识和表情——反应脑组织的灌流情况
皮肤色泽、温度、湿度——反映体表的灌流情况
尿量——反映肾脏血流灌流,反映组织器官血流灌流。
血压和脉压差——微循环变化比血压下降早,回升晚。
脉搏——肺率加快,若脉快并细弱表示休克加重
呼吸——增快,变浅、不规则,表示病情变化,呼吸大于30或小于8次/分。 2 心输出量减少 与体液不足,心肌缺氧和受损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有关
①取休克体位:将病人置于仰卧中凹位,即头可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呼吸负担。
②使用抗休克裤:抗休克裤充气后在腹部和腿部加压,可使血液回流如心脏,改善组织灌流,同时可以控制腹部和下肢出血。当休克纠正后,由腹部开始慢慢放气。
③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要监测血压的变化情况;严防药物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出现外渗更换注射部位,或用普鲁卡因做血管周围组织封闭;停药时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对于心功能不全者遵医嘱给予毛花苷C注射。
3. 气体交换受阻 与微循环障碍,造成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减少有关。
促进气体交换
① 给氧:经鼻导管给氧,氧浓度为40%—50%,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
② 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协助排背排痰,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或置入通气管,以免舌后坠或呕吐物误吸而窒息。
③ 严重呼吸困难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