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饮食习惯受地域特征、自然环境气候、人文因素的影响产生了种植农作物、调味、烹饪方法的不同。这些饮食习惯不同,反映的思维方式亦不尽相同。如中国偏向于养生进补益,认为五谷杂粮是根本,瓜果蔬菜是副食,适当进人参等补品可养神补气。
烹饪方式偏向于蒸煮,主张清淡素食。西方等地区主食为牛肉牛奶,蔬菜也只有洋葱、土豆、胡萝卜等,种类较少。烹饪方式偏向于煎炸烤生吃,比较考虑营养而对味道要求不高。西方比较重视食物中的营养配比,因而西方人大多比国人个头要大很多。
饮食上主食的不同,也造成的营养诉求的不同。米饭、小麦等纤维素、淀粉含量较高,在大多数时候为人体提供的是葡萄糖等能量物质。牛肉、牛奶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更多情况参与的是构成人体结构。西方饮食讲究营养的科学配比,甚至连每天需要的热量、糖都是计量后才选食的。
食物的色、味比较一般,配菜的番茄、土豆泥都是直接切好后搁置在一边,完完全全地把配菜与主食分开。一份黑椒牛排,无论是在哪个地方吃都差不多。很多快餐店的炸鸡块从原材料的选择到具体哪个步骤的用时,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厨师也只是机械地操作着。
而中国的食谱很多都是要靠自己拿捏,比如看菜谱时看到盐少许,那这少许到底是多少?多少才合适?一道一样的菜可以变化出数十种做法,再更高领域的东西,这些恐怕就只能成为某些大厨的秘密了。丰富变化的各种菜谱,形成了各个地方不同饮食文化的特色。
西方人把食物当作为提供能量和营养的介质,看重的是食物的营养价值。所以他们主食上有明确的食材,乃至于路边的野菜、动物的内脏是不纳入食材列表中的。国人把食物当成美味,吃菜是要吃它的味。所以中国的食材包罗万象,山中的珍奇异宝,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都可以成为盘中的珍馐。
不过站在科学的角度,食材并不是吃得越广越好,必须在保证人体健康的大前提下严格选用食材。人的饮食习惯很大地决定了人们的营养、能量来源,这些物质在转化为人体的一部分时,其成分已经决定了一切。你的饮食文化中包含了饮食这一供给侧,存在着你的饮食习惯与饮食健康的基因,从你一出生便已经与生具备了。【伊秀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