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学名:Areca catechu L.)棕榈科槟榔属的一个种,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子房长圆形,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种子卵形,花果期3-4月。
产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本种是重要的中药材,在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
世界已知的槟榔品种有36种,不同地区人们对这些栽培种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海南农民根据花序和结果情况将槟榔分为长蒂种与短蒂种,不同品种的槟榔产量、生物碱种类和含量、药用价值及生物生态学特征都有较大差异 ,
槟榔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在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驯化下,形成许多变种、品种和类型,仅印度就收集有117份种质,有四大主栽品种。中国历史上栽培仅以海南本地种为主,自上世纪以来逐渐出现泰国种、越南种、台湾种等。但是泰国种、越南种由于品质差、产量低,不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已经逐渐淘汰,台湾种口味甜,多为台商投资种植,主要供应台湾和香港市场。供应大陆鲜食、加工以海南本地品种为主。
医学界长期以来怀疑经常嚼食槟榔会造成口腔溃疡、牙龈退变、黏膜下纤维化,进而导致口腔癌变,例如有研究发现咀嚼槟榔令口腔癌的风险上升8.4-9.9倍,槟榔果中的槟榔素和槟榔碱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槟榔的花、藤都含有致癌物质,美国和日本曾用槟榔提取物进行实验,发现会导致鼠类癌变。
槟榔(成熟果实)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收集了包括中国台湾、印度、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篇槟榔研究报告,掌握了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后,于2003年8月7日发表结论认定咀嚼槟榔可致癌。IARC官网今年4月更新的一级致癌物目录,发现槟榔果、槟榔咀嚼块赫然在列。所谓一级致癌物,是指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除了槟榔外还有如黄曲毒素、砒霜、石棉、二恶英、甲醛、酒精、烟草等著名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