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其他花卉而言,兰花的确要难养些。难就难在兰花的根对水比较敏感,容易被“淹死”或“渴死”。当植料过湿或过干的状态持续时间超过兰根所能忍受的时间(确切地说,是植料中缺氧或缺水状态持续的时间超过兰根所能忍受的时间)时,就会引起烂根或空根;持续的时间再长些,根部的问题就反映在叶片上,植株最后就会枯黄而死。
由于兰花本身假鳞茎中含有水分,加之兰根无论是烂根还是空根,其残存部分还尚存一丝的吸收水分的功能,因此兰花根部即使出问题,还可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从植株地上部分不容易及时发现问题。
其实,兰花更多的是被“淹死”的,即由于植料选配不当,保水性太强或浇水过频,导致植料老是湿漉漉的。当这种过湿状态持续时间超过兰花所能的忍受限度时,兰根就腐烂了,兰株最终死亡。此外,也有人听说兰花“怕”水,就很少给它浇水,结果矫枉过正,兰花被“渴死”了,这种情况也有的。由此可见,能否掌控好植料中的含水量,是决定养兰成败的关键。
浇水太少,导致空根
■兰花为什么不能用普通的土壤养?
我们先来分析看,浇水后土壤中干湿状态的变化情况: “湿” →“偏湿”→“润” → “偏干” →“干”。其中,“湿”、“偏湿”或者“干” 、“偏干”,都不利于兰根生长,只有“润”最适于兰花生长。普通的土壤因浇水后持续“湿”或者“偏湿”的时间过长,超过兰花所能忍受的时间,于是悲剧自然发生了,因此普通土壤不适于养兰。
由此可见,尽量缩短植料处于“湿”、“干”状态的时间,延长其处于“润”状态的时间,这是兰花栽培的根本目标。无论是植料选配、兰盆选用(兰盆大小及质地对植料含水量的变化影响也很大),还是浇水等,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植料本身的保水或疏水的特性,在很大很度上决定了植料含水量的变化情况,甚至决定了养兰的成败。可以这样说,浇水是决定植料含水量变化的外因,而植料是决定植料含水量变化的内因。要想掌控好植料的含水量,先决条件是必须选配好植料。
怎么判断一种植料的养兰效果?
所谓植料的养兰效果,也就是植料的养根效果。兰根养得好,地上部分(叶片、芽等)必定长得好;兰根养不好,地上部分也不会好。因此,从地上部分的生长状况,就可判断出兰根的生长情况。
如兰花上盆后,过1~3周就恢复了生机(春秋恢复快,夏冬慢),叶片有光泽,新苗生长(明显长高),新芽冒出(如在春季),用手拂叶片时感觉叶片有韧性,说明兰根长得好,植料较理想,管理(主要指浇水)也到位。
如植料上盆后一段时间(1个月左右),叶片没有光泽,新苗滞长(僵苗),新芽也不长出或长得少(春季),手拂叶片感觉软塌塌的,气温稍高时叶片上就容易长黑斑,那么说明兰根肯定有问题,可能植料不理想。对此,就要倒盆。如果在平时将要浇水的时间时倒盆(如平时5天浇1次水,在第5天浇水前倒盆),发现植料湿漉漉的,根已全部或局部发黑,说明植料保水性太强,就要往植料中加些透气沥水的植料,如颗粒植料、蛇木、腐熟花生壳等;当然,如果感觉植料的保水疏水特性已较理想,那么不改良植料,只要适当延长浇水间隔的时间,也可解决问题。如果倒盆时发现根及植料呈干燥状态,甚至已出现空根,就要在植料中加些保润性强的植料,如腐叶土、珍珠岩等;如果感觉植料较理想,那么缩短浇水间隔时间也就可以了。
从兰株地上部分的生长状况,判断地下部分(根)健康与否有一定难度,最简单直观的办法还是倒盆看根。倒盆有表层倒盆和全倒盆两种。表层倒盆即倒去盆面部分植料,深5~10厘米,观察假鳞茎周边及植料表层根的生长状态。如长出新根或老根根尖上有晶莹剔透的水晶头,说明植料及管理措施均较理想;如果没有新根,或老根根尖变黑,甚至腐烂了,说明植料或者浇水有问题。如要了解所有根的生长状态,那只能全倒盆了。不管表层倒盆还是全倒盆,注意尽量不要伤根,尤其是根尖。倒盆虽有点烦繁,但却是了解植料养兰效果最直观准确的方法,也是初学者积累经验必需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