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学名:Rosa)多数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全都为灌木,花瓣5裂或重瓣,花有香气,枝、茎常有刺;羽状复叶极稀单叶;雌蕊多数;花托成熟时肉质而有色泽;瘦果,生在杯状或坛状花托里面。广泛分布在亚、欧、北非、北美各洲寒温带至亚热带地区。有200多种,中国产91种,月季、玫瑰和蔷薇为其代表植物。栽培技术:种植时间:蔷薇的栽植一年四季均可,生长季节要保持根系湿润、冬季要防寒,但以秋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为宜,其中秋季落叶后到封冻前为最佳栽植期。为使植株尽快生长扩大花丛,必须进行大穴栽植,穴长宽各1m,深0.6-0.8m,或挖掘深宽各0.6-0.8m的定植沟。株施有机肥、过磷酸钙,与土混匀集中施在土深0.2-0.5m,栽后踏实,及时灌透水。栽培管理栽培方法:蔷薇性强健,不择土壤,耐寒、耐旱,地无分南北,四海为家.繁殖一般采用扦插法,只要遮荫并保持湿润,成活率在90%以上。还可在生长期将蔓生枝条压入土中,生根后切断另栽即可。有时也采用嫁接或播种法。浇水施肥:蔷薇喜润而怕湿忌涝,从萌芽到开花前,水可适当多浇点儿,以土润而不渍水为度,花后浇水不可过多,土要见干见湿,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蔷薇喜肥,亦耐贫瘠,3月可施1次至2次以氮为主的液肥,促长枝叶,4月、5月施2~3次以磷钾为主的肥料,促其多孕蕾多开花,花后再施一次复壮肥后可不再施肥。
蔷薇系阳性花卉,喜温暖,亦耐寒,华北地区及其以南,皆可在室外安全越冬。整枝修剪:蔷薇萌芽力强,生长繁茂,如不及时修剪,在闷热、潮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花后要进行一次修剪。修剪时,可选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健壮枝条扦插,放置半阴处,成活后翌春移栽定植,也可于早春萌芽前,将根部萌蘖的子株带根切下另栽。病虫防治:在多雨、潮湿、通风不良、日照差的条件下,蔷薇易患白粉病,一经发现应将病枝剪掉销毁,以免传染,并喷洒低浓度的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托布津溶液,预防病情扩散。主要价值:观赏价值:蔷薇属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之一。在中国已有悠久栽培历史,远在1630年王象晋作《群芳谱》,1688年陈淏子作《秘传花镜》,1708年汪灏作《广群芳谱》,均已有蔷薇、月季花、玫瑰花、木香花的记载。欧洲蔷薇在18世纪以前只有法国蔷薇、百叶蔷薇和突厥蔷薇等少数种类,但缺少四季开花的品种,也没有开黄花的品种。
18~19世纪中国引入蔷薇后,与原有品种杂交和反复回交,培育出月季花、香水月季、野蔷薇和玫瑰花等品种。蔷薇属植物花香宜人,许多种的花瓣可提炼珍贵芳香油,常用种类为突厥蔷薇、玫瑰花、山刺玫、野蔷薇等。营养价值:蔷薇属38个野生种果实(以下简称蔷薇果)的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VC、VE和胡萝卜素等重要维生素的含量。蔷薇果VC含量在该属种间差异很大,以秦岭蔷薇的含量为最高(2576mg/100g),德钦蔷薇的含量为最低(49mg/100g)。胡萝卜素含量种间差异明显,以软条七蔷薇的含量为最高(19.24mg/100g),黄刺玫的含量为最低(0.06mg/100g)。VE含量种间差异较小,在1.34mg/100g(黄刺玫)至3.86mg/100g(硕苞蔷薇R.bracteata)之间。对蔷薇亚属54种野生种果实重要维生素含量的统计分析表明,维生素含量与分组具有一定相关性,尤以VC含量与分组的相关性最为明显,桂味组和小叶组Vc含量很高(均值都高于1800mg/100g);合柱组、月季组、木香组和硕苞组含量很低(均值都在300mg/100g以下),芹叶组除宽刺蔷薇VC含量很高外,其余种类含量都很低(均值为190mg/100g)。胡萝卜素含量与分组也具有一定相关性,桂味组、芹叶组、合柱组和硕苞组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均值在6mg/100g以上;月季组、小叶组和木香组含量较低,均值在0.4mg/100g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