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属向日葵族,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圆形多棱角,质硬被白色粗硬毛。广卵形的叶片通常互生,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
向日葵(拉丁文:Helianthus annuus),属向日葵族,一年生草本,高1~3.5米。茎直立,圆形多棱角,质硬被白色粗硬毛。广卵形的叶片通常互生,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头状花序,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花序边缘生中性的黄色舌状花,不结实。花序中部为两性管状花,棕色或紫色,能结实。矩卵形瘦果,果皮木质化,灰色或黑色,称葵花籽。
原产南美洲,驯化种由西班牙人于1510年从北美带到欧洲,最初为观赏用。19世纪末,又被从俄国引回北美洲。中国均有栽培。向日葵种子叫葵花籽,常炒制之后做为零食食用,味美,也可以榨葵花籽油用于食用,油渣可以做饲料。
形态特征
1年生草本,高1.0~3.5米,杂交品种有半米高植株。茎直立,粗壮,圆形多棱角,为白色粗硬毛。叶通常互生,心状 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
头状花序,极大,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常下倾。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花序边缘生黄色的舌状花,不结实。花序中部为两性的管状花,棕色或紫色,结实。
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压,果皮木质化,灰色或黑色,俗称葵花籽。
最常见的向日葵高度为2.5~3.5米。根据1567年的科学文献报告,历来被认为单头向日葵植物是种植在帕多瓦,植株高度最高可达12米。同样的种子,种植在其他时间和地点(如马德里),植株高度可达近8米。更近的纪录(约二十年前)则有8米以上的植株,在荷兰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取得。
向日原因及特点
向日原因
以下是从生物科学上分析向日葵向日原因的描述:
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不过并非即时的跟随,植物学家测量过,其花盘的指向落后太阳大约12度,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细胞拉长向太阳转动。在太阳落山后,生长素重新分布,使向日葵转回东方。
花盘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就会被灼伤,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但是,花盘在早上受阳光照射,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霉菌侵袭的可能性;此外早上温度较低,阳光的照射使向日葵的花盘成了温暖的小窝,能吸引昆虫帮助传粉。
向日葵的花托部生长素背光分布,因而背光侧的茎生长较快,茎会向光源处弯曲。
向日葵,由于其生长前期的幼株顶端及中期的幼嫩花盘会跟着太阳转动得非常明显而得名。人们认为向日葵朝阳仅与光能照射有关,此外与重力作用也有着密切关系。
特点
植物体内会产生一种奇妙的生长素,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含量较少。这种植物生长素有三个特点:
1,能够促进(抑制)细胞的生长,加速(减慢)细胞的分裂繁殖;
2,背光,遇到光能照射,就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3,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