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热的判断依据:
颜色:面色、口唇、舌头、眼睛、手心、肛门等发红;舌苔、小便、鼻涕、痰等发黄气味:口臭、大便臭温度:手足心热,怕热,喜凉食干燥:唇红而干,便秘等动静状态:急躁、好动、易哭闹,夜间睡不安等
上述表现,不用全部出现,颜色、气味、温度方面有一两项,或伴有D、E的变化就可判断孩子有内热了,此时如果及时处理,对调节孩子的情绪有极大的帮助。内热不仅会引起 情绪的变化,还是孩子反复感冒咳嗽的重要原因。
2. 找出病因:热从哪里来?
积食不去,可以引起内热(奶喝多亦可积食)吃太多热性食物(如油炸、荔枝、桂圆、大枣、鱼肉等)紧张压力穿盖太多饮水不足等
3.内热的调理小儿推拿:
基础方,清补脾、平肝清肺、清天河水。如能系统学习此法,懂得基础的中医辨证知识,针对不同病因,辨证取穴调理,则效果更佳。食疗:绿豆水(心火、胃火)、生萝卜汁(肺火、胃火)、 梨水(肺火、胃火)、菊花水(肝火、肺火)等,辨清寒热,不可久用过用,不可用于寒证。
C.调护:
a)饮水:饮水量 0-6月,纯母乳,如果见有热象,可适当喂水,调节母亲膳食,观察小便颜色,帮助判断饮水量。6-12月 500-800ml/日;1-3岁600-1000ml/日;3以上1000-1500ml/日。孩子不爱喝水的,注意可能与脾胃虚弱有关,应需调理。
b)穿盖:不应以成人的自我感受为增减依据,可以孩子的手足是否温暖为依据。
c)饮食:注意食物寒热属性,重视膳食结构,不可多食过食,不可劝喂,对食欲不佳的孩子,调理脾胃,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比努力多喂几口更重要。
内火(热)是和内寒相反的一类由于人体新陈代谢过于旺盛、产热过多所导致的疾病。产热过多,对人体而言有绝对过多和相对过多两种情况。绝对过多是指人体新陈代谢过于旺盛,导致产热量超过正常的散热能力所导致的疾病;而相对过多,则是指人体散热能力下降而导致产热相对过剩所导致的疾病。 食积内热的孩子通常表现是舌苔厚、大便干、肚子胀、食欲不好、经常嗓子红肿发炎,或感冒发烧,家长可在家中备三样消积导滞中成药丸———保和丸、山楂丸、肥儿丸进行调理。
保和丸消食积:对于食积有内热,大便偏干,容易嗓子发炎的孩子,主张吃保和丸调理。保和丸中除山楂、神曲、麦芽,还有清热的连翘,通便治腹胀的莱菔子。中医认为,“胃以通为和”,大便通畅了,消化道疏通了,人就太平了。
3岁以上的孩子都可服用,两岁以内的孩子可用鸡内金。方法是,焙干研面后,用水或奶冲服,也有消积食健脾胃的作用。
山楂丸治肚痛:山楂丸消食理气止痛,味道酸甜。对于经常腹部隐痛、腹胀、消化功能不好的孩子有效,也可与保和丸搭配在一起吃。
肥儿丸解便秘:有的孩子大便干燥如羊屎,两三天没一次,肚皮热、手心热、易上火,属内火偏大,这时用保和丸很难见效,建议选择肥儿丸。
肥儿丸里有麦芽、神曲,还有清热的胡黄连,消积导滞的槟榔、使君子,通便效果较强。但肥儿丸不可连续用,服用后见到大便变稀就要停药,常吃易形成依赖性。
给孩子清内热通便,日常要注意饮食调理,冬天用白萝卜三片,梨两片,一块儿煮水吃;夏天用芦根煎水当茶饮。
宝宝内热的饮食疗法
1、给孩子喝些绿豆汤或绿豆稀饭,绿豆性寒味甘,能清凉解毒,清热解烦,对脾气暴躁、心烦意乱的宝宝最为适宜。
2、多个孩子吃些水果,如柚子、梨:性寒味微酸,除能清热外,其特点是能清润肺系,对于肺热咳嗽吐黄痰,咽干而痛的宝宝极适宜。荸荠:其性微寒,果汁丰富,凡热病后余热未净的心烦口渴、口舌生疮、便干尿黄等宝宝都非常适宜食用。杨桃:性寒,味酸甜,清热生津,内火炽盛、口腔溃疡破烂的宝宝最适宜。
3、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性微寒,有清热除烦,利二便的作用。芹菜:性寒凉,能去肝火解肺胃郁热,容易“上火”的宝宝常食有益。莴笋:性微寒质地脆嫩、水分多,功效特点为清热、顺气、化痰。适合肺胃有热的宝宝食用。茭白:性寒凉适合心经有热、心烦口渴、便干尿黄症状的宝宝食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莲藕:性平寒,最好生食或捣汁,功效是清热生津、润肺止咳,若与梨汁和匀同服其效更佳。茄子:性寒凉,可以清热解毒,给易“上火“的宝宝食用时不要用油烧的方法烹饪,可以采用蒸茄子的方法。百合:性平微寒,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功效,对热病后余热未清,咽喉肿痛,心烦口渴诸症均有疗效。苦瓜:性大凉,味苦,泻六经实火,是一味苦寒清热食品。
4、适当服用中药小儿化食丸:适用于平日食欲好、食量大、口渴便秘、手心热、烦躁易怒,夜间睡眠不安的小儿。对小儿食火内热引起的停食停乳、呕吐腹胀、口中有异味、大便干结、小便黄少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