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是一个从方法论角度看待后现代主义而产生的名词。后现代主义的生力军之一便是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主张并创立的解构主义,用以重新解读、定义、批判受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影响的结构主义。主要方法共三种:戏仿、拼贴和黑色幽默。拼贴画是以各种材料拼贴而成的装饰艺术。在中国,拼贴画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常用的材料有贝壳、羽毛、树皮、布帛、皮毛、通草、麦秆等。中国的拼贴画以材料产地而得到发展,如贝壳镶嵌画产于沿海地区,羽毛贴画主要产于东北及山东,皮毛贴画产于内蒙古,树皮贴画产于东北,麦秆贴画产于东北及河北等地。这些拼贴画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色泽和纹理等特性,具有民族特色和装饰美感。在西方,拼贴画属于现代派艺术范畴。西方的拼贴画常把偶得材料,如报纸碎片、布块、糊墙纸贴在画板、画布或其他质地上,有时与绘画结合而成。拼贴画又名剪贴画,它是以各种材料拼贴而成的装饰艺术,拼贴画被称为“20世纪最富灵性和活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实际上是所谓“意识流”作品的一种“变体”,是“心理线”和“故事线”的一种拼贴、交错,比较适宜于表现时间跨度大、空间变换广、能反映时代和历史的变迁和思想容量丰富的题材。拼贴画原指绘画技巧,是立体派画家常用的技法。他们一反传统的透视法则,将现实世界描绘成支离破碎的体与面的集合,表现平面上的立体感。传统的绘画强调。从固定不变的视角得到统一的画面,而立体派则强调将不同视角获得的画面并置在一起,成为多角度瞬间画面的集合。比如著名的毕加索的作品《亚威农少女》,毕加索在画中毅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立体要素全部转化为平面要素,画中人物的头、眼睛、鼻子等同时以侧面或正面的形象出现,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极端变形和夸张的画面。立体派画家强调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技法展现对客体的感悟,并将这些不同的部分或碎片拼贴在一起。这种不同色彩、角度所形成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立体派画家展现绘画主题的关键。现代主义小说家正是借用了这一技巧来深刻揭示现代的精神危机。